close

研究方法也就是思考的方法,寫論文時首先要 "定義問題" → "提出假說" → "研究設計" 確定量化/質化;需要的是大樣本/小樣本... → "資料收集" → "資料分析" 可藉由迴歸來分析 → "解釋" → 形成 "理論"


如果最終沒有結論產生,則將再回到問題的定義,重新探討/修正後進行研究步驟!!


上課時老師提出一個問題:如果台灣有200家銀行,將所有的銀行都當樣本,其中有採取平衡計分卡的公司績效比較好,那是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應該導入平衡計分卡?


想到會提昇績效,同學們都覺得那就應該導入這個手法!


老師的看法是,平衡計分卡是新的工具,大多是好的公司才會採用,所以被評價的結果才會是有採用的績效比較好;而公司業績要變好,前提是公司要願意採用!!


因此,就研究的角度而言,應該視樣本數大小,隨機編碼,不管它現在是否採用,就依編列的結果進行,這樣出來的數據才會準確。


 


而理論與假說的差別,是有沒有經過資料的驗證!!


人們做錯事,第一件事就是 "否認" 。511事件,王老師面對媒體第一句話,也是說:世界末日是記者說的!!  至於這樣的預言,我們是否應該相信,假如預言成真,有14級的大地震、101大樓斷成三截,台灣地處歐亞板塊及菲律賓板塊上,所以如果真的發生前所未有的大地震,你我都不用跑了....


不過,當大家都在探討王老師是否竄共、是否有謀利特定廠商之嫌時,有家報社刊登了一篇有趣的小品 - 天機不可洩漏。


日本311發生地 - 福島,會發生這麼大的災難,那是因為有太多人在這邊自殺,所以上天就成全他們! 現在的人都太不珍惜大自然給予的資源,原本老天爺是要懲罰台灣的,但是這個天機被王老師洩漏了,所以老天爺就不實現它原訂的想法~~


這雖然是個揶揄的小品,我們接到一個新的訊息時,是不是應該先判斷其真實性及可能性?  因此就邏輯推理,不是說不相信,而是如果預言成真,真的搬到山上就安全嗎?


 


現在是整合的時代,一個人不可能精通所有的事情,所以不要所有的事情都想自已做,而是必需靠大家的力量,而當您有很強的信念想要做一件事情時,自然會有人來幫你,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,那就是增強能力的機會!!
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美女 的頭像
    小美女

    Amy的部落格

    小美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