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今天金老師邀請簡先生來為我們做「設計思考與創新」演講。


這個主題剛好與昨天上的 "極簡美學" 在想法上衝突,因此極簡美學是希望回歸最自然的風貌!


傳統的設計流程是屬於 "產品" 導向,一般都是先列出想要開發的規格,再從事技術研發、機電整合,再到產品雛型產生、再經外觀/包裝/展示設計,最終再策劃行銷活動來推銷它。


不過,現今的設計思考流程是以 "需求" 為導向,設計師們會先探索需求,也就是了解目前的趨勢與生活研究,再針對優質評價商品做商業策略。當策略訂定後再針對商品規格做設計整合、產品雛型,最終將市場上測試用戶資料回饋,如此才能設計出符合人們需求的商品。


大多數的公司都設有美工單位,在國際上大多數的設計高層是屬於設計3.0人員(設計總監/設計長CDO)。也許是傳產業,也可能是公司對這方面的重視度不夠,所以目前公司除了掛名的高層外,其它擁有美工背景的專業人員,都是屬於設計0.5的美工人員,空有專業,根本沒有發揮的舞台,造成人員的高流動率!


在設計進化的質變上,我們要將 "技法技術" 轉變為 "策略思考";將 "產品風格" 轉變為 "系統文化";將 "商品型式" 轉變為 "商業模式";將 "個人創意" 變為 "團隊智慧",如此才能設計出有商機的產品,就如同Dyson的吸塵器,它是一個不用吸塵袋且吸力永不減弱的發明,解決了傳統器吸力減弱以及更換集袋的不便問題。另外一個案例就是:沒有葉片的電風扇。


在設計創新上,我們可以從生命週期看到創新的機會!


以手機為例,一開始的導入期,我們對手機的要求,只要有基本的功能就可以了,隨著成長期到成熟期,我們就必需滿足消費者的需求,它除了具有社交功能,更具有個人風格,當成熟期過後,衰退期就在後面接著來,最終就會落入長尾,也就是分眾市場,因此必需量身打造,或給予專用的功能! 至於在衰退期,我們最重要的是要找到 "產品&服務" 的創新。


在荷蘭有個環保社區,這個社區裡的每家住戶牆壁都有一個洞,人們只要將圾垃丟到泂裡,當重量到達一定的量時,它會利用風壓將圾垃集中到圾垃場,此設計兼顧實用與市場性。


創意是因為設計者不相同,所以設計出來的東西,也會具有差異性。例如,大家都認為好的東西,會被稱為 "中庸" ,相對的也就是 "沒特色",如此就不可能會成為夢幻商品,更不可能造成熱賣~~


最終老師分享一間在大陸的火鍋海 - 海底撈火鍋,因為它的服務好 & 食材新鮮,以致於排隊的人很多,因此商家就想出 "讓等待變樂趣" 的對策,它們有專門等待的空間,可以打牌、上網,還有人提供茶水及免費的修指甲服務,雖然有人認為他們的服務太超過,但卻是個會讓人感受到真心服務的餐廳,有機會到大陸的朋友,不妨去朝聖一下~~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美女 的頭像
    小美女

    Amy的部落格

    小美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