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HD:習慣領域一書中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~~
紀曉嵐、乾隆和屈原
乾隆皇帝很欣賞一位翰林學士紀曉嵐,因紀曉嵐能辯善道、機智過人。
一天,乾隆和紀曉嵐到御花園裡散步。乾隆忽然問紀曉嵐:「紀卿,忠和孝怎麼解釋?」
紀曉嵐說:「君要臣死,臣不得不死,此為忠;父要子亡,子不得不亡,此為孝。」
乾隆以為紀曉嵐中圈子了,說道:「我現在以君的身分要你現在去死!」
「這.....」紀曉嵐慌亂起來,但隨即想出了好主意,便說:「臣領旨。」
乾隆於是好奇的追問:「那麼你打算怎樣死?」
紀曉嵐又害怕、又緊張地小心回答:「跳河。」
乾隆一揮手,說:「好,你立即去跳吧!」
紀曉嵐走後,乾隆便在花園裡踱著步,心想紀曉嵐將如何解脫這難關?
他心中又好奇、又緊張,因他也怕紀曉嵐真的尋死去了,為了紓解緊張的情緒,他吟起古詩來。誰知一首還未吟完,紀曉嵐便跑回來了。
乾隆問:「紀卿,怎麼你還沒有去死?」
紀曉嵐說:「我剛剛碰到了屈原,他不讓我死。」
乾隆臉上立即掛上一個大問號:「你這話是什麼意思?」
「剛才我走到河邊,打算跳下去。這時本來平靜的河水突然湧起了一個大漩渦,好像有東西要從水裡冒出來一樣。當水花靜止後,我才發現從水裡冒起來的是從前楚國的忠臣屈原。」
「真的嗎? 他對你說了什麼?」
「屈原指著我說:『你為什麼要跳河?』」
「於是我把剛才皇上要臣盡忠的事情告訴他。」
「他說:『這就不對了! 想當年楚王是昏君,我不得不跳河。可是我看當今皇帝尚算聖明,不應該再有忠臣要跳河啊! 你應該趕緊去問問皇上,他是不是也是昏君? 如果他自認是昏君,那時我們再作伴也不遲呀! 』 因此臣只得跑回來。」
乾隆聽了,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。對紀曉嵐說:「好一個靈活的頭腦和如簧之舌! 好了,算朕服了」
在書上寫到,任何事情都可以互相聯想、找出彼此的共同關係或不同之處。而透過對這些事物異同之處的歸納、比較,常常能我們對事物有更進一步的了解,甚至有不同的啟發。
留言列表